农贸市场作为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 “菜篮子”,一直都是国家高度重视的民生重点工程。“智慧农贸”业态是农贸市场发展所趋,国家积极落实出台众多相关政策,无论是针对新建农贸市场,还是改造传统老市场,都起到了积极利好的作用
农贸市场作为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 “菜篮子”,一直都是国家高度重视的民生重点工程。“智慧农贸”业态是农贸市场发展所趋,国家积极落实出台众多相关政策,无论是针对新建农贸市场,还是改造传统老市场,都起到了积极利好的作用。

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是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工程的重要项目,早在2018年,农业农村部公布《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(2018—2022年)》,指出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深入推进质量兴农的最重要内容,也是最基本的底线”。同年,农业农村部公布《关于抓紧申报2019年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》,鼓励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和农产品生产流通标准化,《通知》提出“推进农产品生产和流通标准化”“引导和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应用追溯信息”。2019年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发布《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做好“三农”工作的若干意见》,要求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,农产品产地、集散地和销地批发市场的建设要统筹推进,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,深入推进“互联网+农业”建设,助力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。智慧农贸市场实现农产品可追溯,多重保障食品食量安全。

2020年,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《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》的通知中提出,统筹农产品产地、集散地、销地批发市场建设,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,建设基础设施,以提高冷链物流服务效率和质量。同时“发展农超、农社、农企、农校等产销对接的新型流通业态;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园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、农业产业强镇建设”。中央农办、农业农村部、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、人民银行、银保监会、证监会等7部门联合印发《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 加快补.上“三农”领域突出短板的意见》文件提出,加快农业农村领域补短板重大工程项目建设,包括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、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工程等,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工程建设,开展农业物联网、大数据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、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,全面提升农业农村数字化、智能化水平。国家发改委《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《通知》明确要求,“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准公益性投资项目”,“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、完善产业平台配套设施、健全冷链物流设施、提升农贸市场水平”。
农贸市场不仅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,更是衡量民生改善情况的标尺。为此,各地政府积极落实出台了加大对农贸市场消、流通环境优化、食品质量安全保障等扶持政策,进一步推动智慧农贸市场建设。 2021年四川省市场监管局、农业农村厅、商务厅印发了《四川省农贸市场规范化建设等级评定标准》,随后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《眉山市农贸市场达标提升工作三年行动方案(2022-2024年)》做出响应,2022年起,用3年时间对全市现有151个农贸市场分类达到《标准》要求。重塑农贸市场新形象、发展多业态农贸市场、推动农贸市场布局更趋合理、实现农贸市场管理规范化四个方面。市政府采取“以奖代补”方式对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地区实施奖励。2021云南省为贯彻落实 《商务部等17部门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》 (商流通发 〔2021〕99号),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,推动农村消费提质扩容,制定《云南省商务厅等17部门关于印发云南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》云商市建 〔2021〕8号,其中乡镇商贸中心建设,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、农产品商品化设施建设、云南特色农产品现货专业市场建设、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等都作为《通知》的重点项目。
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时强调,要“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”,并提出“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、推动高质量发展”。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明确指出持续实施“县域商业建设行动”,健全县域商业体系,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双提升。

小菜场,大民生,一方联着民意,一方牵涉社稷。为了给人民提供食品健康,环境整洁,服务完善,消费舒心的智慧农贸市场,各地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很大。万农城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紧跟时代步伐,结合自身优势,重点发展云南、四川县域、镇域,专业推动传统农贸市场实现数字化、智慧化升级,通过齐全的软硬件设施全方位赋能传统农贸市场升级与发展,始终以改善小型城镇居民生活、消费环境,满足城镇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使命。